那些露出担忧之色的人,并非真的心向汉室,只是认为时机不对罢了。
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,一直以大汉丞相自居,若果真登基称帝,无异于唾面自干,必然会遭受天下心向汉室者的口诛笔伐。
事实上,曹操早在称公、称王的时候,已经逐渐剪除了内部汉室的忠臣,现在还留在曹操麾下任职之人,其实早就做好了曹氏篡位的心理准备。
曹操称公加封九锡的时候,是对皇权的第一次践踏,也代表着曹操的权力从此走上顶峰。
毕竟九锡这玩意儿可不同寻常,通常被视为权臣迈向禅代的标准步骤,几乎等于明摆着告诉别人,我有取而代之的心思。
这也是为什么,向来对曹操忠心耿耿且为曹魏肱股之臣的荀彧,会那么反对曹操称公和加封九锡的举动了。
后来三国鼎立,诸葛亮大权独揽,蜀汉的另一位托孤重臣李严,也曾写信劝说诸葛亮加封九锡,却被诸葛亮婉言拒绝。
那是因为诸葛亮忠于蜀汉,明白加封九锡的意义,才会如此。
若诸葛亮果真加封九锡,也就代表他有取而代之的心思,未来刘禅的皇帝地位必然会一落千丈,彻底沦为摆设。
如果说曹操称公加封九锡乃是对于皇权的践踏,那么称王就是再也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了。
按照汉高祖刘邦所立誓言:异姓而称王者,天下共击之。
按照祖训,异姓称王几乎等同造反,曹操就是要明摆着告诉天下人,自己就算称王朝廷也无可奈何。
曹操这么做,也未必是想要自己登基称帝,有极大可能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铺路。
曹操深知政治斗争的残酷,自己已经走上了权臣之路,那么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,真要还政于天子,自己未来恐至少会被诛灭三族。
西汉时期的权臣霍光,就是前车之鉴。
夏侯惇等人此时却是脸色激动,纷纷上前劝进:“大王承天应命,自当取汉室而代之,还请大王称帝!”
“请大王称帝!”
有了夏侯惇的带头劝进,其余众臣也都纷纷大呼出声,哪怕那些觉得现在并非称帝时机的臣子,也都跟着应和。
这个时候,没有人敢唱反调,否则就是取死有道。
曹操看着众人表现,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,至少通过此事让他知晓,麾下重臣没有死忠汉室之人了。
那么就算以后曹操去世,其子称帝也没了绊脚石。
他看着低头隐藏在众人之中的司马懿,问道:“仲达以为,孤现在能称帝否?”
司马懿看着曹操脸上的表情,思索半晌拜道:“大王剿灭诸侯,重整河山,功高盖世,自然是天命所归。然我军前线战事接连失利,更兼朝中汉室旧臣蠢蠢欲动,若此时登基为帝,恐是取祸之道啊。”
“若臣所料不差,孙权劝进大王登基称帝,乃包藏祸心也。”
“依臣之见,大王若想取汉室而代之,可等到击退关羽,重新夺回南阳郡再议不迟。”
“哈哈哈哈!”
曹操闻言,忍不住大笑起来,道:“孙权小儿之心,岂能瞒得住孤?他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啊!”
紧接着,曹操环顾众臣,敛容道:“施于有政,是亦为政。孤如今地位,已经能够施展胸中抱负,官职高低、称帝与否,又有何异?若天命在吾,吾为周文王矣。称帝之事,休要再提!”
“据东吴使者所言,孙权准备秘密派兵前往南郡,攻打公安、江陵两座城池,请求我们保守秘密,众卿以为如何?”
董昭上前说道:“战场之事,当随机应变。关羽攻下襄阳以来,南阳各地虽依附者众多,然宛城仍在我大魏手中,如今正被关羽围困。宛城乃南阳重镇,一旦失守,关羽必然再无任何后顾之忧,将会兵锋直指许都。”
“大王不妨表面答应孙权为其保密,实际上却要把它泄露出去。关羽听说孙权出兵西上,若退兵回援,则宛城之围自解,大王就能从容调兵遣将前去收复南阳郡。”
“关羽回防以后,恼怒孙权攻其后路,二者必有一战。大王可趁双方两败俱伤之际,坐收渔翁之利。”
“若大王为孙权保密而不使其计划泄露,让孙权攻下南郡吞并荆州,就算最终击退关羽,也会让东吴实力壮大,替魏国培养出一位强敌,此非上策也。”
“且宛城兵寡粮少,又被关羽围得水泄不通,若长久得不到支援的消息必然人心惶惶,如此宛城恐难久守。若将这消息泄露出去,让宛城守将知晓关羽后路被袭,必然能够坚定信念,上下一心抵御关羽。”
曹操闻言,不由频频点头,最后却有些忧虑地说道:“假如关羽提前得到消息,领兵回援南郡,料想孙权必会无功而返。彼时关羽再领兵北伐,又当如何?”
“就算关羽不领兵回返,若派人提前在公安与江陵布防,孙权恐怕也很难有所建树。”
董昭继续说道:“关羽为人强横凶暴,倚仗江陵、公安二城防守坚固,必不会立即退兵。大王只需拿捏好放出消息的时机,让关羽没时间提前派人前去支援公安与江陵即可。”
曹操当即抚掌大笑,欣然纳其言。
话分两头。
孙权送走曹操使者以后,就开始调兵遣将,并且连夜召吕蒙返回建业。
他与吕蒙早有谋夺南郡之意,此前大张旗鼓调兵遣将北伐曹操,真实意图却是为了攻取南郡。
现在东吴万事俱备,随时都能大举进攻南郡。
至于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召回吕蒙,却是吕蒙自己向孙权献出的计策。
吕蒙在给孙权的书信中写到:“关羽攻打宛城时留下很多兵马镇守公安、江陵,必定是担心我攻其后路之故。我现在时常生病,可以治病为名,率领部分士卒随和我一起回建业。”
“关羽得知末将不在,就会撤掉守兵,全部开赴南阳。彼时,我们的大军走水路,乘船昼逆流而上,趁其不备,袭取他关羽空虚所在,就可以夺得南郡,将之擒获。”
孙权既然早就知晓吕蒙的计策,所以在决定出兵南郡以前,才会将吕蒙召回。
却说吕蒙返回建业之时,途经芜湖,时陆逊官拜定威校尉之职,屯兵于此,得知吕蒙前来,当即前去拜见。
如今的陆逊,虽然已经得到了孙权的看重,只是官职却并不高,根本没办法与都督吕蒙相提并论。
陆逊上前见礼,先是关切地询问了吕蒙的身体状况,待两人寒暄毕,当即问道:“大都督镇守之地与关羽接壤,如今远离,难道不担心荆州军趁机来犯吗?”
偷袭南郡之事,如今尚且属于东吴绝密情报,陆逊领兵在外,并不知晓,吕蒙也不好将自己的计划告知陆逊,当即有些糊弄的说道:“话虽如此,然我病笃,恐无暇顾及陆口,只得先回建业养病。“
陆逊闻言,却是深深看了吕蒙一眼,道:“吾此前所言,实为相戏也。”“
“以我之见,关羽高傲骄横,好以权势欺凌别人。如今立下泼天大功,必然越加骄横跋扈。然其意在北,欲攻破许昌迎接天子,未必会将我等放在眼中。”
“彼若得知都督重病返回建业,必然再无防备之心,会将南郡兵马抽调一空。”
“此乃攻取荆州的天赐良机,若能出其不意突袭南郡,必能擒获关羽。都督见到至尊,还请将吾今日之言转述一番。”
吕蒙听着陆逊之言,心中震惊不已。
他与孙权谋划南郡许久,很多事情并不为外人道也,却没想到陆逊居然有如此见识。
震惊之余,吕蒙却也不好泄露孙权的计划,故意推脱道:“关羽素来勇猛,难以与之匹敌,且关羽占据荆州,施恩百姓,颇得人心。再加上其刚刚立下盖世之功,威势越盛,恐难图也。”
陆逊闻言,深深看了吕蒙一眼,不再多言。
吕蒙辞别陆逊以后,日夜兼程赶往建业,经过了长途颠簸之苦,病情越发加重。
孙权见状,又是担心又是忧虑,抓住吕蒙双手问道:“子明既已对外宣称病笃,自然要另立他人为都督,除卿以外,谁能担此重任?”
吕蒙对曰:“陆逊思虑深长,才堪负重,观其规虑,终可大任;更兼其名声不显,关羽知晓陆逊代我镇守陆口,必然再无忌惮之心非。”
“至尊若用此人,命令其对外韬光养晦,对内观察形势寻找可乘之机,如此荆州必克矣!”
孙权闻言,不由大喜过望。
陆逊本就是孙权一手提拔的亲信近臣,对其颇为器重,没想到就连吕蒙也如此看重对方,至少证明孙权的眼光没有问题。
他不再犹豫,当即急召陆逊回返建业,告知自己与吕蒙的谋划,而后拜其为偏将军、右部督,替代吕蒙镇守陆口。
陆逊初至陆口,当即给关羽写信,信中极尽称赞其北伐之功,言语谦卑谦逊,还表达了自己对关羽的仰慕,并且表示自己绝不愿和关羽为敌。
襄阳城内。
关羽看着信中陆逊的极尽谦卑恭维之词,眼中无比震惊,满脸不可置信地看向了蒯焕。
“果然又被阿焕说中了。”
此时的关羽,心中已经充满了后怕。
蒯焕上前说道:“君侯可是信了末将之言!”
关羽猛然起身,微微眯起的眼中杀机弥漫,喝道:“好你个孙权,好你个吕蒙,好你个陆逊。尔等既然不顾湘水之盟,那也休怪本将刀下无情了!”
言毕,关羽收敛了怒容,满脸庆幸地看着蒯焕,道:“若非阿焕再三劝阻,吾或许就要中了江东鼠辈的奸计了。”
原来,早在关羽攻下襄阳以后,就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南阳郡,而后攻打颍川郡,好杀入许昌迎回天子。
若关羽的计划果真能够成功,必然是泼天之功。
那个时候,不仅仅是关羽,甚至就连刘封等人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,根本看不见隐藏在身后的威胁。
蒯焕却是力排众议,认为以蜀汉如今的国力,想要一鼓作气拿下许昌并不现实。
蒯焕认为,占据了襄阳、樊城的荆州军,已经掌握了未来北伐的主动权,不能急于一时,反而要等以后与益州相互配合,一起北伐。
当今之计,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先稳住战果,并且将南阳郡百姓全都迁往汉江以南。
未曾想,哪怕蒯焕此前已经表露出了足够的智谋,面对兴复汉室这个泼天之功,关羽却仍旧执意想要北伐。
蒯焕无奈,只得说道:“末将阻止君侯继续北伐,除了实力不允许以外,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为了防备东吴攻我军后路。”
关羽闻言,满脸不可置信地说道:“绝不可能!”
“我们与东吴乃是盟友,且此前已经在湘水划界,两者之间再无领土纠纷。彼若此时攻我后路,岂非失信于天下?”
蒯焕正色道:“相比起些许荆州全境,些许信誉又算得了什么?”
眼看关羽仍旧不相信。
蒯焕不由微微一叹,道:“君侯能否设身处地代入东吴处境?如今君侯不仅占据了长江中游,还占据了汉江中游。若有朝一日与东吴反目,水路并进东下攻吴,东吴何以抵挡?”
关羽冷哼道:“就算攻吴,也必是东吴背盟在先,吾岂会做出背信弃义之事?”
蒯焕道:“君侯固然不会做出此事,却并不代表东吴不担心发生此事。”
“若襄阳、樊城尚在曹魏手中,君侯为了防备魏军来犯,尚且不能集中兵力前去伐吴。”
“现如今,襄阳、樊城皆被君侯收入囊中,只需派遣数千军士镇守,曹魏纵有十万大军来犯,短期内也对南郡造不成威胁,君侯完全可以集中全力东进。”
“东吴岂会不担心?”
“就算东吴不担心君侯犯境,也必然想要扩张地域。如今张辽威震东吴,坐镇淮南,东吴诸将莫敢与之相争。”
“如此一来,东吴除了北上以外,就只能西进荆州!”
PS:今天又是二合一大章。